因應氣候變遷策略
全球氣候變遷議題日趨重要,極端氣候、天然災害、能源危機與低碳經濟轉型皆帶來各項風險及機會。且隨著消費者與投資人企業社會責任意識的提高,對環境友善之商品及服務的需求,以及企業如何因應環境、社會及治理風險的重視度也日益增長。特別是金融服務業的各家企業都必須關注:氣候變遷對於風險與機會辨識後是否產生財務影響?
-
積極關注氣候變遷導入TCFD
全球對於企業是否能藉由評估和了解與氣候相關的風險和機會,對未來業務做出更好決策的關注度提高。在此前提下,2017年全球金融穩定委員會 (Financial Stability Board, FSB)發布氣候相關財務揭露 (Task Force on Climat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 TCFD),建議透過一個風險管理框架來揭露企業如何辨識與管理氣候相關因子,並評估該因子的財務影響。
-
2019年成為TCFD支持機構
台新期望透過導入TCFD架構來提升面對氣候變遷相關的物理和轉型風險應變能力,並持續評估和了解與氣候相關的風險和機會。未來將逐步強化台新與投資者、利害相關者和大眾建立良好的關係。並期待公司未來對業務做出更好的決策,進而支持邁向永續的低碳經濟。
-
主動參與並響應國際倡議碳揭露專案CDP
在面對全球性氣候變遷及巴黎協定(Paris Agreement)明確目標的挑戰下,台新自2015年簽署支持CDP (Carbon Disclosure Project)並持續回覆氣候問卷揭露要求,來進一步符合減緩與調適的國際趨劫,2019年之氣候問卷揭露評比獲得B的成績。
氣候變遷治理
台新董事會、風險管理委員會、風險管理月會:台新董事會對公司整體風險管理負有最終之責任。為有效管理相關風險議題,在董事會下設置「風險管理委員會」,由至少二名獨立董事組成,以監督市場、信用、作業風險管理機制之運作、審議風險管理制度,掌握風險衡量方法及大額暴險部位。委員會主要職掌為風險管理政策之審議、年度風險胃納或限額之審議、定期性風險管理整合報告之檢視、其他公司或主管機關規定之重大風險管理事項之檢視或審議。為提升公司治理效能、健全風險治理及協助董事會對風險管理之報告、控管與建議,每年至少召集二次委員會會議。另設置風險管理月會,由風控長擔任召集人,原則每月召開一次會議。
氣候變遷策略
台新瞭解氣候變遷確實帶來物理與轉型的風險和機會。在氣候變遷策略上,台新完整盤點氣候變遷對於自身營運、員工、顧客、供應商、產品與服務、商譽等面向帶來的風險與機會;藉由矩陣分析風險與機會發生的可能性與衝擊強度,鑑別出9項氣候變遷帶來的可能風險與11項潛在機會;其中根據發生可能性與衝擊強度指標來評估短、中、長期暴露的風險來了解決策是否應調整方向。
較需注意的風險:
-
1
-
導入綠色金融準則須對新貸或增貸融資案件,進行評估並分類,可能使新客戶卻步
-
營運成本增加
-
對綠色金融準則規定之爭議企業需深入KYC、訂定適用綠色金融準則爭議企業之檢核事項、於送案系統新增適用綠色金融準則之檢核事項、安排教育訓練課程
-
2
-
員工因業務需求需在颱風假時出勤增加公司人事成本
-
營收減少
營運成本增加
-
提列足額人事成本預算並加強宣導員工於颱風天出勤之注意事項
-
3
-
未提供因應氣候變遷的產品或服務而導致對台新產生不重視環保或環境議題的負面形象,引起媒體負面報導
-
營收減少
營運成本增加
資產價值降低
-
注意社會趨勢、同業情形及隨時監控媒體報導
-
4
-
因氣候變遷,客戶或擔保品可能因天災導致其設備受損,進而使銀行債權受影響
-
資產價值降低
-
對於易受災地區之不動產擔保品會逐案審慎考量或降低貸放成數、業務人員隨時注意借款人之財/業務狀況變化
較具潛在機會的項目:
-
1
-
參與再生能源計畫,有效提升放款營運量及提高營業單位利差收益。
-
營收增加
-
資金使用單位需定期提供資金管理單位資金使用情形
-
2
-
響應政府綠色產業政策,規劃發行綠色金融債券,提升綠色融資金額,有效提升放款營運量及提高營業單位利差收益。
-
營收增加
-
資金使用單位需定期提供資金管理單位資金使用情形
-
3
-
透過提供數位化產品服務及自動櫃員機,減少客戶往返實體分行的碳排放。
-
營運成本降低
-
持續推動BPM流程優化
情境分析強化決策
考量上表的風險鑑別之主要結果之一,客戶可能因天災導致其擔保品受損影響銀行之債權;為了掌握可能的財務影響,首先以「不動產業」作為情境分析標的,量化評估在2°C的情境下,分析台新往來融資對象之產業別氣候風險,綜合產業氣候敏感度之考量與曝險規模,來模擬在此情境下對台新形成的財務影響程度。
台新分析銀行不動產業授信型態與不動產業的行業行為,鑑別出「2°C情境」下該產業可能面臨的物理風險及轉型風險項目與衝擊路徑。台新再依此進一步評估此影響規模對於授信決策及自身財務面的衝擊程度。台新將參考「2°C情境」模擬的分析過程與結果,調整相關產品的決策流程以納入氣候考量,並強化未來氣候管理策略及治理架構。
風險與機會管理
風險管理政策納入氣候變遷風險:台新因應氣候變遷風險危機提高,2016年先修訂《風險管理政策》,將「考量氣候變遷與企業永續所面臨之經濟、社會、環境風險」納入風險管理目標;2018年亦再次修訂,明訂集團風險管理程序中,除過去著重的信用、市場、作業及流動性風險,亦需考量其他永續性風險,包含氣候變遷風險,以降低集團之衝擊與影響。
各子公司之氣候變遷風險管理流程
-
銀行
-
- 針對高排碳產業之授信,納入易受氣候變遷衝擊之敏感產業,於往來時深入KYC(KnowYour Customer),審慎評估。
- 支持符合ESG評估或入選ESG評比,對關心環保產業、減少污染或是保護自然環境或資源並可減緩氣候變遷等之相關標的,在深入KYC後進行投資。
-
證券
-
與承銷客戶合作前,皆會蒐集投顧研究報告等外部資訊,以評估此承銷客戶之產業與業務是否屬易受氣候變遷之衝擊及產生負面影響,並使用綠色金融評估表深入進行KYC,作為業務往來與否之依據。
-
投信
-
規劃發行環保綠能減碳基金,基金經理人設法評估名單企業之氣候風險,會針對企業其碳排放量數字做量化篩選標準,以每單位營收之碳排放量進行排序,篩選標準為每單位營收之碳排放量低於前50%之業者。
-
創投
-
透過定期訪談及財報檢視,進而了解各投資項目之營運發展與氣候變遷的關聯性,以作為次輪增資評估的依據,或投資項目調整的憑據。投資重心聚焦於友善環境之科技專利、商業模式、應用發展的創新創意。
績效指標與目標
針對氣候變遷策略指標,台新進行組織內部目標設定減緩與調適的績效指標,包括:範疇一及範疇二溫室氣體排放量、落實TCFD。另外,針對永續金融績效指標亦設定以推動綠色金融業務為主要目標。
-
範疇一&範疇二溫室氣體排放量(註)
-
24,529 (減量2%)
-
24,279 (減量3%)
-
23,778 (減量5%)
-
推動綠色金融業務
-
導入赤道原則機制、完成訂定產業別環境與社會風險管理指引
-
推動與落實產業別環境與社會風險管理機制
-
提供綠色金融產品(如成立綠色金融基金);提升綠色金融業務比例(如綠色投資)
-
落實TCFD
-
完成導入並進行氣候相關敏感產業評估
-
針對氣候變遷進行財務影響分析
-
執行其他敏感產業分析;因應分析結果調整管理與氣候策略;精進氣候治理機制
註: 以2018年為基準年